近年來,軍隊非戰爭軍事行動已成為國家軍事力量運用的重要方式,這些非戰爭軍事行動的組織實施,對部隊的測繪保障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對測勤保障人員的能力素質提出了新的挑戰,適應這一形勢發展要求,進一步提升測繪保障在非戰爭軍事行動中的地位和作用,對有效履行我軍測繪部隊歷史使命,提高應急測勤保障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加速由專業隊伍到綜合群體的轉型
當前,測勤人員的能力素質還不能很好地滿足非戰爭軍事行動的要求,在快速反應能力上“快不起來”、在應變能力上“活不起來”、在籌劃能力上“協不起來”、在組織指揮能力上“行不起來”的現象還普遍存在。要適應新的形勢,進一步增強部隊完成多樣化軍事任務的能力,就必須針對存在的問題,不斷加強和改進工作,提高能力素質。
進行崗位互換。努力提高測勤人員的多種技能,通過測勤人員換崗代職、內部交流等任職模式,力求達到“本職業務精、共同業務懂”的一專多能水平。從測繪部隊擔負的職能任務出發,以國家頒布的軍事法律法規和軍委、總部頒發的各種條令條例和規章制度為基本依據,以現代人力資源管理相關理論為指導,以崗位分類為基礎,以崗位分析為核心,根據各種不同類別、層次工作崗位的業務特點和職務要求,對官兵所要達到的能力標準進一步量化和細化,使其在提高能力上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組織專門培訓。突出謀劃決策能力的培養,使測勤人員能善于把握部隊建設和執行任務的主要方向,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和問題的主要方面;加強協調控制能力的培養,使測勤人員能夠善于控制協調各方力量、統籌協調軍隊與地方、上級與下級、軍人與群眾等各方關系;突出組織指揮能力的培養,使測勤人員能夠熟練掌握各類行動組織協同基本程序和戰略戰術基本原則,做到指揮有序,提高完成任務的時效;突出心理素質的培養,使測勤人員能夠全面適應執行多樣化軍事任務的高度突然性、戰場情況的瞬息萬變和行動任務的頻繁轉換,克服惡劣環境和艱苦條件帶來的不利影響。
注重任務錘煉。充分發揮重大演習任務鍛煉人的優勢,讓測勤人員在近似實戰的環境和條件下謀劃問題、定下決心、果斷指揮、隨機應變,多經受一些磨練和挫折,在困境中成長起來。以破解重點難點問題為牽引,組織測勤人員開展工作研究,積極營造創新的氛圍,讓不同的觀念、見解進行激烈的碰撞,進一步激活思維,形成一大批能解決現實問題的新成果。根據非軍事任務的總要求,結合實際制定切實可行的多樣化非軍事任務各類預案,組織測勤人員熟悉預案,掌握基本思路,確保一旦情況出現,能夠根據預案迅速展開工作。圍繞提高遂行多樣化軍事任務能力,從任務種類、力量編成、訓法戰法、組織指揮、后勤保障等方面入手,設想多種可能發生的情況,逐一制定處置預案,有針對性地進行演練,使他們能深刻領會和熟練掌握多樣化非軍事行動的主要任務、基本原則和基本程序。
加速由知識運用到技術創新的轉型
從近年來軍區部隊遂行非戰爭軍事行動的實踐看,多種安全威脅往往事發突然,令人猝不及防,各任務單元和要素對測勤保障的要求日益凸顯。要適應非戰爭軍事行動需求、提高測勤保障能力,必須充分發揮現有技術優勢,以科研創新為切入點,努力培養官兵在科研創新中求生存、謀發展的能力素質。
培養科研創新觀念。打破傳統觀念束縛,在總結和借鑒現有工具的基礎上,不斷創新作業方式和手段,把科研成果運用于實踐中,使官兵認清科研創新是提升保障能力的有效手段,人才是構成部隊戰斗力的第一要素。要依靠自身力量,發揮現有優勢,加大科研項目的申請立項,并與有關單位進行沙盤制作等方面的技術合作,走以科研創新培養人才的路子,使官兵認清科研創新是培養打贏人才的重要途徑。注重宣揚在科研創新中涌現出的先進個人,并對獲得軍隊科技進步獎的個人優先予以立功表彰、提前晉職晉銜,對參加軍區專業技術比武獲得名次的同志給予物質獎勵,使官兵認清科研創新是激發官兵斗志的有利契機。
搭建科研創新平臺。測勤保障是為首長機關提供作戰保障所必需的測繪信息產品,為首長作戰決策提供輔助依據?蒲袆撔率翘岣邷y勤保障人員能力素質、豐富和改進保障方式方法、探索測勤保障新技術、提升裝備使用最佳效能的重要手段。因此,要把科研創新與所擔負的具體任務緊密結合起來,把科研創新工作置于測勤保障的具體實踐中,著眼工作任務開展科研創新,圍繞技術難題進行合力攻關,提高科研成果向保障能力的轉化率。堅持從工作點滴和業務作風抓起,從培養愛崗敬業精神、勝任本職工作做起,每年都有針對性地組織開展業務訓練、崗位練兵和技術比武等活動,結合年終總結評選表彰業務技術能手,激勵專業技術干部全面提高崗位業務技能。
提高科研創新質量。堅持向科研創新要戰斗力,向科研創新要凝聚力,及時宣傳典型,激勵大家勇于鉆研、刻苦攻關。在科研創新實踐中,注重處理好“三個關系 ”:一是政治素質與專業技能的關系。教育官兵要把工作當事業干,把測勤保障水平的提高當作自己人生的追求,并付諸實踐。二是基礎素質與創新能力的關系。隨著科研創新的不斷深入,大多數官兵深感自己知識上的不足和能力上的欠缺,要求入學深造的人員明顯增多,要在加大入學培訓和崗位練兵力度的同時,積極引導官兵立足崗位,創新實踐,以較好地實現基礎素質向實踐創新的過渡和跨越。三是嚴格要求與揚長容短的關系。堅持唯才是用而不遷就照顧的原則,在鼓勵官兵大膽創新的過程中,注重看他們的長處、本質和主流,對他們暴露出的問題及時指出并熱情幫助,充分調動廣大干部的創新熱情。
加速由物資幫扶到技術援建的轉型
充分發揮專業技術優勢,把測天量地的過程變為維護軍政軍民和民族團結、促進地方經濟建設的過程,為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作出積極貢獻。測繪部隊大多具有地理信息、數字影像和測勤保障等10多種測繪專業,技術裝備和技術力量雄厚。近年來,我們堅持把為地方經濟建設提供測繪服務作為義不容辭的責任。
勇攀科技高峰。2004年,我國要修建第一條數字化鐵路,這在我國尚屬首次。數字化鐵路核心是以地理信息數據為支撐的自動化控制系統,目前世界上只有美、英、法、德等少數幾個發達國家掌握了這項技術。根據有關合同和工程要求,某發達國家的一家公司要實地勘測有關數據,這無異于探測國家機密。在動態實時測量技術沒有先例、沒有經驗可供借鑒的情況下,蘭州軍區某測繪信息中心主動承擔了這項任務。他們在青藏高原奮戰了150多個日日夜夜,克服了高寒缺氧、保障困難等難題,開創了我國測繪史上的5個第一:第一次進行數字化鐵路測量、第一次實施動態連續采集法、第一次運用RTG+RTK技術進行快速定位、第一個在軌道車上進行動態定位測量、第一個發明創造“快速定位卡軌式移動車”,為正式通車提供了核心技術保障。
主動迎難而上。怒江流域藏電水利工程是國家“藏電外送”重點項目。內地幾家地方測繪單位曾先后派人前往,都因作業難度大,測區條件艱苦而退卻。蘭州軍區某測繪信息中心聞訊后,主動伸出了援助之手。在一年多的時間里,測繪官兵翻越20多座海拔4500米以上的高山,行程16萬公里,在克服高原缺氧、氣候惡劣等難以想象的困難的同時,大膽向科研創新要戰斗力,使地形圖制作工效提高5至6倍,使工程項目節約資金數百萬元。不到一年時間,就圓滿完成怒江流域1:1 萬比例尺帶狀地形圖的采集、編輯工作,經權威部門檢測,所有數據均準確無誤,全部達到設計要求,為國家開發怒江造福西藏人民提供了翔實的第一手資料。
始終滿腔熱情。中國科學院蘭州分院進行西部冰川區研究,需要采集大量可靠的地理信息數據。蘭州軍區某測繪信息中心再次主動請纓,組織精干力量,帶著測繪儀器,7次上高山、下冰河,連續奮戰,完成1000多幅圖的測繪任務,為中國西部地區氣候研究、應對環境變化和預防地質災害等提供了第一手可靠資料,得到國際環境保護組織的肯定。
|